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安徽省行知学校
安徽省行知学校徽派古建人才培养纪实
浏览量:1980  发布时间:2021-08-18

安徽省行知学校网址:http://www.ahsxzxx.com

知行合一铸大国工匠  产教融合育“三雕”传人

——安徽省行知学校创新发展非遗特色教育纪实

 

一、非遗教育开先河

安徽省行知学校所在的歙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等美誉,县域内有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雕刻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徽派盆景技艺、徽州建筑技艺、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徽州竹雕技艺等在内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四百项。然而一些古老的非遗技艺因后继乏人而发展乏力,极大地制约了地域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呼唤教育充分发挥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担当。为此,安徽省行知学校顺势而行,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首倡“非遗教育”。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非遗专业——徽雕艺术,成立了全国首家徽雕艺术学校——歙县徽雕艺术学校并成为安徽省首批10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之一。学校依托本土资源,将非遗传承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改变为学校正规化培养模式,打造中职教育的“行知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教育特色。

二、产教融合育工匠

1、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优化非遗教育环境

非遗教育是特殊的教育门类,抢救性教育专业精髓在于操作技能的传承。为适应非遗专业发展,学校特别注重与企业进行多方位合作,合作设置课程、合作教材编写、合作人才评价;聘请徽学大师担任高级顾问,非遗传承人、雕大师亲临指导,聘请13位徽雕工艺师长期驻校和在培训基地任教;专业工艺大师们带着自己的企业、资金和项目进学校,开办“大师工作室”,同时承担学校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既是工艺大师,也是企业家,同时又是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这种特殊的“校企合作”方式,既为各门类的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传承对象和传承场地,化解了诸多非遗项目后继乏人的尴尬,又为学校节约了成本,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的效果。非遗专业开办以来,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现在已经开展非遗教育门类12个,非遗实训、展示、宣传基地达16000余平米,建成8个非遗门类大师工作室11间,非遗展示馆1间360平米,为学校非遗教育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组织举办非遗大赛  交流提升非遗技能

2007年开始,学校牵头举办每年一度的黄山市非遗专业“指尖上的中国”技能大赛,并多次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洽会和全国非遗作品创新大赛。赛项包括歙砚雕刻、徽墨制作、徽州砖雕、徽州木雕、徽派家具、徽州竹雕、传统书画等10余个非遗项目。各类大赛的举行,不仅检验和锤炼了非遗专业学生的非遗技艺能力,也为展示徽派雕刻技艺和宣传非遗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彰显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非遗项目传人的努力和成就

3、牵头成立非遗集团  聚集非遗教育合力

学校牵头组建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集团以“合作共、弘扬国粹、凸显特色、铸造品牌、面向国际”为宗旨,坚持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贏的办学方針,推动了非遗教育进校园、进专业、进课堂。

4、注重非遗教育交流 加强非遗信息共享

针对针对学校非遗专业起步晚、基础薄、规模小的特点,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指导下,学校专门牵头成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联络全国热衷于非遗文化传承的院校、企业、传承人,进行横向沟通,共商促进非遗教育良策,极大地促进了非遗教育的发展。

三、非遗教育绽奇葩

1、2010年2月学校成功举办徽雕艺术专业首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师生作品拍卖会,140余件师生作品接受市场评价和检验,成交价逾15万元。此举开全国中职教育“学生作品向市场商品转化”之先河,被称为“中国职教第一槌”。2010年至2015年,学校四次代表安徽中职教育界赴天津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学生作品展洽会”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作品交流赛“,均获得大奖。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特意来到安徽展厅,察看了我校非遗传承专业师生的成果,亲切指示“非遗教育进校园,很好!徽文化要好好发扬!”。

 2、非遗专业学生的作品走出校门,跨出国界,先后被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无锡市职教中心、清华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单位收藏,并作为礼品赠送来访的外宾。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香港《大公报》等百余家主流媒体倾情报道。新华社记者王立武撰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让“绝活”成“绝唱”》;《人民日报》以《跨界——非遗联姻职教》大篇幅重点推介学校非遗教育成果,高度评价学校非遗教育;《光明日报》撰文《徽雕艺术专业:助力徽文化产业发展》,充分肯定我校非遗专业对地方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中国教育报》在“新闻热点”栏目以《且持雕刀琢青春  共育非遗传承人》为题,报道我校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出色成绩。

3、近年来,学校培养非遗专业毕业生788人,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50余名,为地方非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019 年,学校成功承办首届黄炎培杯全国非遗创新大赛暨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活动学校荣获全国非遗教育特殊贡献奖2020年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黄炎培杯”非遗大赛,教学成果《现代学徒制在“非遗特色”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全国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二等奖,学校案例《多方聚力搭平台 非遗教育谱华章》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论坛交流,得到各界高度评价,并荣获“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等诸多奖项;2020年,学校3名非遗教师荣获安徽省“江淮名匠”荣誉称号,获批市级大师工作室2个;2020年,学校“非遗进校园” 创新培养文化传承人入选“十三五”安徽教育发展巡礼之特色篇》,成为全省非遗特色职业教育最成功的样板。2021年,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来我校观摩非遗教育1380多人次,收到广泛好评。

安徽省行知学校历经多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通过非遗教育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非遗传承人才的创新之路。2021年初,市、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创建行知非遗技艺学院,打造教育强县新高地。行知学校决心开启“创建行知非遗教育学院  打造教育强县新高地”新征程,向着“徽文化传承创新基地  长三角非遗教育中心”目标迈进!

 

“指尖上的中国”非遗技能大赛.jpg

“指尖上的中国”非遗技能大赛

徽州木雕大师吴侠芳指导学生实训.jpg

徽州木雕大师吴侠芳指导学生实训